印尼西加〝紅头〞事件后,华人四十三年的辛酸史〔轉貼〕
文章主题标签:
老故事
老照片
旧照片
老朋友
老同学
印尼 西加“紅頭”事件後,華人四十三 年的辛酸史〔轉貼〕 美孚鄭 西加省是華族居住最多的省份,早在十七世紀已有華族定居西加三發縣和孟加影縣。華族前輩早在三百多年前離開故國廣東,乘著木船,離鄉背井,漂洋過海,到邦戞港口,沿著三發河上到上游義羅河,到戞耐義羅河支流哇黎河上游去到船頭村上岸,在那裡披荊斬棘,開荒種植,尋找黃金,建立金礦公司。有的人去到鹿邑及其他地方居住。廣東梅縣羅芳伯率領大批梅縣客家人,去到坤甸,幫助坤甸蘇丹平亂,到東萬律建立大唐蘭芳公司,在那裡披荊斬棘,尋找黃金,特別是太平天國失敗後,有更多的華族去到今天西加各地居住,直到今天已經五、六代僑生,在此落葉歸根,已經成為印尼公民。雖然已經是五、六代僑生今天還保留講客家話,潮州話,很重視華族節期,文化、習俗。 在西加華族除了居住在大、小城市,鄉鎮還有不少華族居住在鄉下,就是交通不方便,崎嶇不平羊腸小道,必須靠行路的鄉村如枋山、務魯、昔邦、西尼尼、木桿、烏樂、長龍崗,曼打隆、麻雲、烏蘭帝,下打烈、西蘭等內山鄉村都有華族居住,居住那裡也有好幾代土生土長,過著務農生活。 二十世紀1955年4月18日在萬隆召開亞非會議,喚醒西亞殖民統治的各國人民起來,爭取民族解放鬥爭,成為有主權獨立自主國家。英屬馬來西亞人民於1957年8月31日宣布獨立,成立馬來西亞聯合邦國家。後來新加坡脫離馬來西亞成為獨立國家。 1963年馬來西亞宣布與印尼加里曼丹島北部英屬沙勞越、汶萊、北婆羅洲合併。當時引起沙勞越、汶萊、北婆羅洲人民反對,沙勞越成立“人民行動黨”,北加“人民軍”,汶萊“人民黨”。當他們起義失敗後便紛紛逃到森林裡越過邊界,逃到印尼西加的上候、三發、巴羅成為難民。這些難民多數是華族青年人,被收容於山口洋、巴羅、上候。 1963年我國蘇加諾總統宣告反抗馬來西亞鬥爭,與馬來西亞斷交,組織抗馬志願軍,支持沙勞越人民爭取民族獨立解放鬥爭。也訓練沙勞越難民於孟加影軍事學校學習軍訓。 不幸1965年9月30日印尼發生“九卅事件”,流產政變失敗後,這些難民逃到大深山,西加印共份子也逃到森林裡,夢想重整江山,繼續反抗政府。 (西加人稱山老鼠) 1967年初在華莪鄉鎮的鄉下,有位華族七十一壽誕,華莪所有鄉親,政府長官,軍警首長,華莪空軍基地應邀參加宴席壽慶。很巧合那天下午空軍基地空軍只剩下守崗的軍人,被“山老鼠”殺害,空軍基地軍火庫,槍械大批被搶一空。空軍基地發生被搶劫之後,中央政府派大批軍人到西加,準備剿共軍事行動。可憐的是姓楊鄉親被懷疑聯絡“山老鼠”,就在他壽慶大喜日子後被扣留審問。其實他是傾右的人呢。 空軍基地發生事件後,在四月份住在空軍基地飛機場一帶的華族被命令搬遷到山口洋。當時住在飛機場附近,麻拉烏村所有華族離開已經住了數代人的地方,在警察護送走路到孟加影。那時因交通不方便,陸路損壞不堪不能通汽車,當走到義羅半路有一位警察被山里的“山老鼠”當場打死,另一位警察受驚過度憂才 才恢復健康。為了要消滅在森林“山老鼠”必須把住在鄉鎮、鄉村所有的華族;驅逐到城市裡去,有計劃的藉著原住民展開所謂示威行動,(註)把住在孟加縣三發縣、坤甸縣的華族驅逐離開家園 1967年9月25日(陰曆)那天一夜變天,除孟加影與萬那兩地方以外,所有鄉鎮、鄉下的華族,好像趕雞一樣被驅逐赤手空拳,除了身上衣服以外別無他物,成為難民。分別到山口洋、松栢港、坤甸、萬那進住難民村,重建家園。除了經濟條件好的難僑早搬出難民村,其他的前難僑至今還住在難民村,從走難到今天四十三年,已有第二、三代出生在異鄉,有的已不在人間。 回想當年從鄉下被驅逐出來的難僑,真是“啞巴吃黃連,有口難開”。甚至還被本地人輕視,受盡痛苦。甚至無辦法養活幼小嬰孩,送給華人,友族領養,有不少人因水土不服而逝世。有不少的人受到很大精神上打擊而患上憂鬱症、精神病、餓死、自殺…… 為了生活上需要,紅十字會救濟又吃不飽,有很多的難僑到山里打柴賣,採一種包東西西加孟加影人稱“番人碗葉”賣給商店。做笠帽、做草蓆來換取日常生活費用。老弱無力婦人、老人到城裡討錢渡日,有人出去作粗工,作家庭女傭。 1970年後西加的治安慢慢恢復,有很多難僑特別是青年人,被招募到山場作伐木工人,也有很多難僑坐貨船到椰城找工作做,以後有更多的難僑到椰城謀生,有的開便利商店、有的替人縫衣服,開成衣廠、電器店、建築原料店……。今日在我國各地各角落,甚至最遠的安汶、巴布亞省、蘇北省都有很多西加華族(前難僑)。同時在上世紀七、八十年代很多難僑離開難民村到西加卡江的上候、新釘、彬路,有的到道房縣居住在那裡重建家園。 走“紅頭事件”發生四十三年過去了,在難民村長大的女子也有不少經過中介嫁到香港、台灣、馬來西亞。有的還買房屋給父母居住,支持生活費用。有不少前難僑“因禍得福”,有好日子過,在事業上有不少成就。 在西加省鄉鎮裡有不少友族與華族結婚,成家立業,他們本可以在原鄉居住,他們不願與孩子分散,甘願與孩子同甘共苦住難民村。當年走難的難僑不會向困難低頭,刻苦耐勞,勤儉過日,捱過飢餓,辛苦度日,嚐過辛酸苦辣,才有今日好日子過。 走紅頭事件四十三年過去了,現在成為歷史一頁,似乎已經被世人忘記了,直到今天還有很多西加華族(前難僑)還在中下層水平生活度日,有的衣食住行還比不上原住民呢。 |
Posted @
2010/10/7 9:30:56 阅读(
87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