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梦飞天侃风筝

当年我和小伙伴最钦佩的是邻居金哥,二十来岁的他,
成了我们心目中的风筝大王。他制作的风筝可乖巧,升在半
空蛮听调度,要它向左则左飞,要它低降调头就朝下。这等
“战机”空战中得心应手,难怪金哥常操胜券!何况他还有
一项制胜的犀利武器——马来语称作“Gelasan”(我想,应
是闽粤方言“割拉线”近音译词)。金哥自制割拉线用料考
究,舍得花钱选购最坚韧的线,将磨筛过的灯泡玻璃粉末,
拌入牛皮胶液,让线浸蘸之,凉干即成。当然,经验丰富和
技巧老到也是他常胜之因。
金哥还擅长制作艺术纸鸢。他曾造一架飞机型风筝,放
飞云空,嗡嗡作响,大半个山城约摸听得到。这很逗引我好
奇的童心——原来,风筝翼背安一条带状物,犹如琴弦,着
风便自鸣响,而风筝本身成了共鸣器,起扩音作用。据说早
在五代,有位名叫李邺的,在纸鸢上装了竹笛,风吹则鸣,
“风筝”名称即源于此。有一回,金哥更糊了一只巨蝶筝,
色彩艳丽,翱翔碧天,端的抢眼,一时引来众多的观客。更
妙的是,一只小纸蝶附于挂线上,那小蝶儿竟能缘线乘风缓
缓腾升。待得升至线端直碰大蝶,出人意表,一团五色纸片
从大蝶尾纷纷扬扬飘飞开来,阳光映衬里华彩炫耀,煞是好
看。人们未及看个真切,赞叹声尚含嘴里,那小蝶儿倏地顺
线滑落下来,宛若完成使命般回到主人手边。别致精彩全聚
于一瞬,顿然间周遭暴起赞声连连……
这近半世纪前的情景,如今依然历历在目,难于消淡。
有一位如此出众的风筝模范,我和邻童怎不敬佩而效法?随
后,我不再买现成的风筝玩,仿效金哥风筝骨架尺寸,自己
动手制作;“割拉线”也按照其“秘方”大胆试制。一切备
妥,于某个黄昏屋前试着放飞。为了检测自制的“战机”是
否好使,“割拉线”是否犀利,当即举目张眼空宇物色“敌
机”。正巧不远处目标出现了,我的“战机”迎掠过去,学
着金哥那套战法,仅仅一阵纠缠,初战告捷。那刻童心跳得
厉害,兴奋又欣悦,还没等那“敌机”堕地,赶忙让战机返
航,迫不及待又蹦又喊回家报喜。

(三之二)
未完 待续
文 编 // 怀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