姓名:卓忠明
身份:马来西亚归侨
绝活:树叶吹奏
牛仔帽绕上花环,混搭颇具热带风情的衬衣,双眼炯炯有神,马来西亚归侨卓忠明浑身散发艺术家气质。随手从万绿丛中摘上一片树叶,《北风吹》的凄凉、《我们举杯》的愉悦、《啊,朋友》的深沉、《喀秋莎》的雄浑、《在希望的田野上》的嘹亮遂流转而出。时而高昂,时而轻快,婉转动听,扣人心弦。这般技艺非常人所能及。
一件“不起眼“的业余爱好竟然成为他一生的“重头戏”,让卓老唏嘘感慨。为避免树叶吹奏的绝技失传,他正筹划着办班收弟子,成立乐团。
传奇一生结缘树叶
卓忠明与树叶吹奏结缘,实属偶然。1953年,他随父亲作为政治难侨回到位于海南万宁县的兴隆集体农庄(现海南兴隆华侨农场)合口生产队,安家、生产、学习。小学三年级,下学之际,见小伙伴摘取树叶,吹奏出歌曲,与自然和鸣,羡慕之至。好奇心促使他向同伴“偷师”,观其用何种树叶,如何吹奏。初始之时,常吹得头昏脑涨,久而久之,掌握要领,得以在不同季节,以不同的树叶、叶片、位置,吹奏不同的音调和歌曲。
真正开始登台表演树叶吹奏当属移居深圳后。1984年,卓忠明应政府的招聘先在深圳市工业学校,后于深圳信息职业技术学院任英语副教授。通过文艺界朋友介绍,1988年开始利用业余时间,在市工人文化宫的“海豚表演场”主持加表演。“四五百人的场地,常常挤了一两千人。”树叶吹奏得以首次登台,广受欢迎。
卓忠明用独特的树叶吹奏,加以六种语言逗乐的单口相声,逐渐声名在外,曾随从深圳市政府参与港澳深穗珠联欢文艺演出,慰问来深考察的中央领导、外国专家使者,参与各区、镇的艺术团体慰问百万打工者数百场。1992年他同马宁光搭档,代表广东省参加中国文化部、中国曲协组织的“马三立杯中国业余相声邀请赛”,荣获创作、表演两项三等奖。为广东在全国曲艺界的相声大赛中,实现零的突破。其中的树叶吹奏《在希望的田野上》,让观众耳目一新。
叶可传情尚需传承
树叶吹奏并非二胡、葫芦丝、笛子,可定点定调,树叶的音律全凭嘴皮子感觉。看似简单的吹奏,其实内含玄机,若无毅力和悟性,一般人不易学会。为避免技艺失传,卓忠明曾全力教授两名侄儿、一名外甥,至今尚未能凭树叶吹奏之技艺登台。在深圳工业学校执教期间,卓忠明曾收两位弟子学习吹奏。为表决心,一男一女两位弟子曾分站卓老两边,扎马步听卓老师授课长达40分钟。半年后,两人学会简单的音律,却无法转音,可见树叶吹奏并非易事。
目前,在中国,能行树叶吹奏之能事者不多,只有个别乐队和高人能用树叶吹奏,以民族曲风居多。中国曲协原副主席高元钧曾为卓忠明题词,“树叶绝技要发扬,表演艺术更高精”。卓忠明2007年回兴隆中学时,曾想在母校办班,种种原因未果。他的设想是在“有高人指点,资金到位”的三年内,在深圳、海南两地培训类似“女子十二坊的”的树叶吹奏乐队,将树叶吹奏的神话延续。
编辑:刘琴琴 转载:徐建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