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沙河鳌鱼岗生活的一年
(一)休学回家 和家人共聚
1960年上半年,由于政治风浪和社会泾济生活困难等思想上的压力,我患了神泾衰弱症,於是向学
校申请休学回到广州沙河鳌鱼岗华侨村休养。
我父母亲和弟妹们是1959年由印尼山口洋举家回国的。在广州三元里招待所住了半年,后来在
朋友介绍下以人民币三千元在鳌鱼岗购得一座平房暂住或免於被分配到县地区农场生活。
鳌鱼岗华侨村座落在广州沙河镇不远,属沙河公社银河大队管理,也算是广州市的近郊。不知道
谁是第一家在这块土地上创建了自己的家园,那时候这里只住了上十户归侨家庭而已。他们成立
了一支生产小队开僻荒山种植玉米红薯木薯,养猪等以"自食其力"对抗刚刚袭击而来的三年自然
灾害风暴!
(二)四十年前的鳌鱼岗<华侨村>
我休学回到家里,看到这里的自然景色和武汉一对比,就觉得有个亲切感,顿觉心情舒畅,精神开
朗!从沙河镇步行二十分多钟沿着山林公路翻越几座山岭便可看到路旁竖着一块小木板写着
<鳌鱼岗华侨村>的指示牌。
行走在这条公路上,沿途两边都是青竹绿树野草,不见住家灯火,只闻鸟啼叫和蚕鸣声,偶而有汽
车驶过或是踩着自行车的人路过。
华侨村的上十户归侨住房座落在山岗上各罢一方,东面有三户连在一排,西面有两家分隔一定
距离,南边又有四户相排在一起,家家门前门后种有香蕉木瓜树,养有鸡鸭,山岗上长满了六七十
尺高的"白皮木树',形成了一个独特的小村落。
由屋内向外望都是山连着山,一遍遍的青山绿草,洼地菜园,空气清鲜,让人好象回到大自然的怀
抱中!
(三)思想动荡的年代
这一年,印尼掀起了大规摸的反华排华政治浪潮,中国派船接载回来的归侨又只能安置在广东
农场中,父母亲能在这鳌鱼岗"安家"也算是一种幸运哦!
但是,广州市有不少居民却暗然温酿着偷渡去香港的暗流,一些归侨也蠢蠢欲动。我知道自己
没"条件"加入这行列队伍,只好听之任之,虽然心有所思,但不敢付诸行动!有这种情绪和行动
的人也只可归根于社会的错!
在这期间我看到了母亲在为了一家弟妹六口人的生活冒风冒雨日晒的艰苦情景,她经常在我
的面前发牢骚,说她在印尼东万律种禾也没那么辛苦,那里的土地肥沃,无需怎么管理施肥,这里
的土地贫瘠,要千施肥万管理。
有一天晚上,母亲不知在地里采了什么野菜吃,搞到上呕下泻,把我也搞紧张了。初时她不愿
找医生,以为过一会儿会好起来,谁知情况愈加严重,最后我只有托邻居踩单车到河水村去请了
一位老中医过来救治才止住了呕泻!
父亲就善於社会交际,认识不少朋友,由香港引进三部货车给银河大队作为支农运输用途,起到
了增加经济收入。在大队组织支持下又以组织了种植三华梨橙柚的果园,种植玉米红薯木薯,
建立了猪舍养畜三四十头猪的<华侨果牧场>。当年正场长是陈荣基,付场长是我父亲。
我在家里休养了一年,本可以留在家里参加生产队的工作,但毕竟觉得"没出息",每月的收入
也只有十几二十元。当年除了粮油鱼肉每月有国家定量照顾归侨生活外,市面黑市猪肉每斤
卖到十元还不易买到;一只鸡蛋叫价一元。而父母每月的收入也不足维持一家人的生活。
休养了一年后,我决定回武汉复学或是要求分配在武汉的工厂工作。
(四) 四十八年后的鳌鱼岗
今年十一月八日我参加印尼山口洋乡亲团寻根之旅的广州联欢会,顺路约了表妹来<鳌鱼岗>
寻回<华侨村>的旧梦。正巧侨友乐的hasan和西家人也住在此地,也便约了他们一起来到黄姓
住户家相叙。
........这里实在是翻天复地的变化了!我看到的是商厦商场处处林立和那南穿北贯的天桥高速
公路!鳌鱼岗面目全非变成了一座座几层高的密集楼房,家家装上了铁门防卫,留下的是狭窄
的巷路,在马路边一旦汽车驶过,灰尘滚滚,......。
这里再也没有青竹树林野草了,再也没有鸟啼蚕鸣的叫声了!也望不到那青山绿草,让人感
到空气清新的感觉年代!.......
时代在发展,社会在进步,科学和网络在突飞猛进!虽然环保的社会环境失去了一部分,但,
换取而来的是人民生活的财富和社会经济的发展!
<鳌鱼岗华侨村>的旧梦,让它永远去沉睡罢!
我们的家乡在希望的田野上
炊烟在新建的卓上飘荡
小河在美丽的村庄旁流淌
一片冬麦(那个)一片高粱
十里(哟)荷塘十里果香
哎~咳哟~嗬呀儿咿儿哟
咳!我们世世代代在这田野上生活
为她富裕为她兴旺
我们的理想在希望的田野上
禾苗在农民的汗水里抽穗
牛羊在牧人的笛声中成长
西村纺花(那个)东岗撒网
北疆(哟)播种南国打场
哎~咳哟~嗬呀儿咿儿哟
咳!我们世世代代在这田野上劳动
为她打扮为她梳妆
我们的未来在希望的田野上
人们在明媚的阳光下生活
生活在人们的劳动中变样
老人们举杯(那个)孩子们欢笑
小伙儿(哟)弹琴姑娘歌唱
哎~咳哟~嗬呀儿咿儿哟
咳!我们世世代代在这田野上奋斗
为她幸福为她争光
为她幸福为她争~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