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成国”这名字是在去年九月份让我们所认识的,慢慢地对他的事有所了解(点击这个地址有相关介绍:http://www.qiaou.com/c39982.aspx)。
1953年,13岁印尼回国求学,就读集美中学初中80组戊班;
1964年,24岁应聘成为中国新闻社的一名专业摄影记者(一干就是30年);
1992年,52岁到香港定居,为了糊口做过停车场看更、保险、传销、服装生意皆不如意,最后他选择在香港维多利亚公园为印尼女佣拍照到今天,今年他73岁了... ...
这样一位普普通通的华侨,您能想到他前后共将自己一分一毛辛苦赚回来的钱,捐赠给集美尽458万元巨额。是什么让杜成国先生这么做呢?我一直很好奇,不可思!(我们年轻这代人或许对他的行为无法理解,若有了钱,总想的是如何为自己投资或是享受,从来没想到回馈母校建设?)
2天我们带着好奇,实地到香港了解杜成国先生,并第一次做人物报道视频,由《杜成国的家》、《杜成国的生意》和《杜成国的爱》三部分为主体,希望可以表达出我们对杜先生的理解...
2011年8月6日-7日我们借参加“集美侨校香港校友会第四届就职典礼”的机会来到香港,一到香港原想直奔香港维多利亚公园去看看杜先生,可是他说要赶着去机场接集美报记者和他的儿子。才知他18岁的儿子,今年刚刚考上北京石油化工学院,这次是父子8年没见面了。
中午12点,烈日当头我和 GIGI 来到香港维多利亚公园找到了正在工作的ANA(杜先生的妻子),她正在为印尼人化妆照相。由于是周六人比平时多点点,但周日人会多10倍。现在的生意基本由勤劳的ANA负责,印尼人都喜欢找她和她聊天。我们了解到即照即有的相片每张$10元,若整套的约$180元,多年以来他们就是这样一点一点的赚。平日露天摊位,周日就在“艺趣坊”设摊位,每天日晒雨淋,如果下雨他们就会躲在公园附近的塘街天桥下,晚上收摊后,还要回家里处理相片,赶着拿到深圳加工,每晚总是弄到凌晨2点多,第二天又继续开档。
傍晚,我们短短的几分钟与杜先生的儿子上了他的家看看后,就马上赶到公园接妻子了,儿子自己走走香港,我们没等杜先生先吃晚饭去了。很晚,杜先生和妻子才赶过来与我们聊天,我们坐在快餐店,杜先生一边吃饭一边聊,我们聊的很开心,说到摊位的架子如何由好心的街坊免费保管,说到饭盒为什么总是满满的,说到他是怎么和ANA认识的,说到ANA的家人如何看他这位女婿,说到别人是用什么眼光看他们的...... 聊着聊着,让我感觉到杜先生那乐观的精神,眼里发出一种自信的眼神。杜先生感叹的说:“我们爱祖国,祖国不爱我们,但我们依仍爱着祖国。我们是黄连树下,苦中作乐。”,“集美中学是哺育我成长的摇篮,如果当初没有陈嘉庚创办集美学校,就没有我的今天。”
杜先生最珍贵的一张相片:1955与陈嘉庚合影。陈嘉庚一直是杜先生学习的榜样,杜先生也是这样做了,在他的身上,我们又看到了“嘉庚精神”。
第二天晚上7点多了,周日的生意忙,集美侨校香港校友会第四届就职典礼马上就要开始了,杜先生装上笔真的西装和妻子才赶上。当晚我们见到了他的家人,看到从来没见过的三姐弟亲切交谈,让我有一种暖暖的感觉,这种感觉真好。看到杜先生上台时,那自豪的感觉让人鼓舞。
这一切一切...... 让我有一种说不出的理解和明白,希望大家可以通过视频感受到......
理解和明白杜先生的同时,也让我感概:陈嘉庚先生离开我们60年了,如今年轻一代了解他的事迹有多少?中国进步了,人的思想品德是否进步?社会变得越来越现实,人也变的越来越自私?会感恩的人有多少?会珍贵那来之不易幸福吗?
有关集美侨校香港校友会第四届就职典礼更多请看:
http://www.qiaou.com/c40019.asp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