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怎么学喝第一杯酒
林中子
不知道从没喝过酒的人晓不晓得“醉”是什么个滋味?
看到‘沉醉’或‘陶醉’这样的字眼总常常会把它们同‘酒’联系起来。熟悉的电影《醉拳》和京剧《贵妃醉酒》塑造了神态特别的形象。古诗里有说不完有关酒的美句。深深觉得酒在我们的人生和文化中扮有很特殊的角色。
现在同许多年长者一样,我有时仍想喝一盅,但限于“为所欲为不越矩” 的克制,不敢胡来,常常也只咪一咪那么一小盅而已。但是少年时可不一般啰,千松是好朋友又是老同学,那时候当我们一有时间或心情合拍的时候,常常相约到市郊的一间小铺子里海阔天空一阵。
我们喝过好多的酒,但没有醉过,更不曾烂醉。当我们在一起,一大瓶高粱酒,一斤来重吧,三两个钟头,我们就把它消灭得个精光。尽管那个时候下酒的只是蒸煮的花生和羊冻,我们照样吃得津津有味和几甘(非常)开心。回忆起当年喝第一杯酒的肇因倒是蛮过瘾的。
让时光隧道回到二十世纪的六十年代初,某日,千松同我一起看苏联电影《一个人的遭遇》,电影里一个德国将军要亲自枪毙刚俘虏到的一名苏联运输司机。
德国将军说:“死前给你一杯你们国家的伏特加吧。”
那司机一言不发从桌上抓起杯一饮而尽。德国人有点诧异,接着说:
“ …… 你吃点肉吧!”
司机开口说:“我没两杯下肚是不吃任何东西的。”
张大眼睛的德国佬有些钦佩地给他再斟了一杯。俘虏伸手接过杯,挺着喉咙直灌,涓滴不留。德国将军与围桌坐的所有将领人员都目瞪口呆。这是一百度的烈酒啊!
将军嚅嗫着说:“好样的好样的,我不杀你了。来,这些送给你。”
真是惺惺惜惺惺,英雄爱英雄,他把桌上的两盘肉和一条面包给他带回俘虏营。
那个司机俘虏到后来逃过战争死劫活到和平。
那部肖霍洛夫的同名小说改编的电影深深地感动了我和千松,我们从那天开始一起下决心,我们也要能喝酒。其实那时我们的年龄还不够资格饮酒,所以才跑到市郊去。 一次,两次,我们终于学会和能喝了。
记得我们只有一两次呕吐,但是没有酩酊大醉过。后来才晓得,原来我们当时喝得慢,花生和羊冻又是多脂肪食物,这就相对地阻挡了酒精在血液里扩张的速度。
食物酿成的酒精既是饮料又是药物。我们要认识一些科学知识:
酒瓶上标明酒精含量百分之二十(20%) 的酒,这瓶酒就是 (20乘2) 四十度(proof)的酒。一瓶100度(proof)的酒,其酒精含量就是 (100除2) 百分之五十(50%)。权威指出,一杯烈酒的酒精含量等于五杯餐酒,或等于十二杯啤酒。这是个重要讯息,喝酒的人可要记得啦。
研究指出,一千二百五十滴血里有一滴酒精,即血液里酒精含量BAC(Blood Alcohol Content)为0.08,乃美国法定许可含量。但美国也有些州规定BAC酒精含量 超过 0.08当作醉酒,不准开车。
一千滴血里有一滴酒精,其BAC 为 0.1。研究指出,这种状况下开车,车祸风险增加十倍。一千滴血里有三滴酒精,即BAC为 0.3,人就会昏迷,当BAC 升到 0.4, 人就会死亡。化学工业酒精不能入口。
各国都有自己的名酒,英国、法国、瑞典和意大利等欧洲的威士忌、白兰地、香槟、干邑、朗姆和红酒(餐酒)等不胜枚举,贵的要2元一瓶。日本的烧酒即相当于中国的白干。
我爱中国的名酒有茅台、竹叶青、泸州大曲、汾酒、五粮液、绍兴黄酒、五加皮和烟台红葡萄酒等等。
不要误会,写此篇文章决不是鼓励你盲目喝酒,但也不是教人害怕酒。
酒也是人类文明的标志之一。没有酒,节庆和筵席等会逊色许多,各类聚会当然也欠缺些趣味和欢乐。
其实年长的人稍许喝一点葡萄酒,据说可以扩张血管、促进血液循环,有益健康。
一个人会喝、能喝一点酒也是品尝人间的琼浆玉液,人生美事一桩!
不过,千万注意,酒醉决不能开车哦!
08/20/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