浓浓赤子心,悠悠校友情
――追思厦门市侨联常委、香港集美校友会副会长苏培祥爱国、爱港、爱侨的点点滴滴
培祥走了?这不可能!昨天他还答应会来厦门参加第十四届“九·八”投洽会,出席厦门侨联成立六十周年庆典,并捐助一万元给侨联……
他突然走了,可惜和错愕,只留下那微笑的音容和笔者的追思:做好人六十六载勤恳为侨,爱国爱港爱乡,侨界以他为荣;为校友二十八年敬业为乐,淡泊名利得失,奉献中求和谐。
侨生的情怀
上世纪60年代初,苏培祥带着赤子之心,抛弃了国外富有的生活环境、优越的学习条件,回到家乡就读集美归国华侨补习学校。
面对“困难时期”,他继承父亲苏秀荣的爱国爱乡精神和高尚品格,勤奋求学、刻苦学习。然而,在那“极左思潮”影响下,由于他的“身份特殊”,成绩虽优越,要考取名牌大学谈何容易。时空错位、心理不平,他仍乐观向上,无怨无悔。
苏培祥回忆说:当年,庄恭武校长到党校学习时,还特地写信给自己的班主
笔者与苏培祥相识在60年代,同在集美侨校学习,得到过学长般的关心和照顾。
诚毅的光芒
七十年代,苏培祥移居香港,事业的发展并没有淡漠他对母校的情感,当人们纷纷把子女送往国外学习的时候,他是把子女送到复办不久的集美侨校,深信“侨生的摇篮”依然会造就更多华侨子弟……
虽然他不是家有万贯的企业家,但自收有余时绝不吝啬,每次回到母校,他会表达一点心意;拜访集美校友总会时,主动拿钱捐助《集美校友》刊物;人到厦门,总会抽
校友的执着
80年代苏培祥回家乡马巷投资创办面粉厂,曾任同安区政协委员,同安区侨联名誉主席,现任厦门市侨联常委、翔安区海外联谊会、区侨联名誉主席。带着家乡赐予他的荣誉,苏培祥做事更为谨慎,他要求自己勤勉做人,勤恳做事,勤奋立身……
在香港集美校友会,台上台下总有他的身影,默默无闻地为校友会谋事。钱没少出,会也没少开,他淡泊名利得失,总以敬业为乐趣;虽说企业在深圳,但更多的时间是在为校友会的事奔波,就在他逝世的几天前,仍开玩笑地说:如果我再不回深圳工厂看看,文艺队的活动经费我没法报销了!
香港集美校友会文艺队也以有他为乐,苏培祥每次到厦门,都会买上几十盒的马巷特产馅饼和马蹄酥带回香港,无论多晚他亲自把馅饼送到排练厅慰问校友。
校友有困难,他会伸出友谊之手;校友之间产生矛盾,他会积极开导、化解隔核;平时助人为乐、应酬接待宾客和校友,对他来说已是习以为常。
爱港凝侨心
如今在香港侨社里,都有集美侨校校友的身影。除了集美校友会,苏培祥在侨界社团联会、侨友社、华侨华人总会、缅华互助会、香港同安联谊会、香港金门联谊会都兼有荣誉职务,但他自称是“义工”,也推动他更加积极参与社会活动,起到侨社之间、校友与学校、家乡之间的联系、沟通、合作和交流的作用,他在团结中求发展,奉献中求和谐。
苏培祥坚定支持“一国两制”方针:为了香港稳定与繁荣,携带夫人走上街头与侨校校友一起参加庆回归公益金百万行活动;为支持香港立法会选举,他和侨友们一起深入社区宣传“基本法”,发动所属归侨侨眷走门串户,吁请市民支持爱国爱港人士竞选立法会。
香港侨社的活动,他做到真心、热心和尽心;厦门侨界的活动,也少不了他的一片赤心。
苏培祥走了,为我们留下稳健谦和、勤恳敬业,淡泊名利、无私奉献,执着追求、共创和谐的美好形象……
王起鹍
(作者:厦门市侨联副主席、集美侨校厦门校友会会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