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爸爸叫韩宝山,妈妈叫催乡玲曾是武汉侨校初一(1班)的学生,今年10月参加了侨校校友会后非常激动,这里附有两个文章希望能够通过校友网页传达给所有的校友,谢谢。
Lily
感谢信
尊敬的旅港武汉侨校校友会校友们你们好!
首先诚挚的感谢校友会组织的武汉大聚会给我们重回武汉相会老师同学,校友们的机会。离开侨校已经四十三年了,我们无时无刻都盼望有朝一日能回母校,与老师,老同学们相会述旧,这次校友会所提供的机会。非常愉快的来到武汉,老同学会面,场面太感人了,由于分别的时间太长了,那时的青少年,现在已然满头白发,亲热的拥抱在一起,还认不出对方,互通姓名之后再仔细打量认定,再是紧紧拥抱一起,互相问候,别后如何如何,见了这位还未结束,那一位已然冲过来问长问短,紧张的我们不知要应对谁才对。时间过的很快只是和几位同学招呼了。可还没能够与到会的老师们、老校友们、老同学们近身问候,致安、祝福。聚会已近尾声,为此内心很是不安。
武汉侨校,是我们这些国外海外侨生抱着归囯升学深造,成财后建设祖囯的天真梦想,共同聚集在一起,组成一大家庭。学校老师们和高班级的校友们热情的把我们迎接进校园,安排好房间。开学之后老师们更加辛苦了,备课、讲课、批复作业、解读问题,课外还要关照我们的吃饭、住宿、伤病等生活问题。高班级的校友们除了努力学习自己的学业以外帮助我们学习、学英语、学音乐,连打蓝球、去游泳都会赔伴左右。又赶上那个激情年代 ,我们又共同投入到文化大革命、大批判、大串联等,我们共同经历了温馨、愉快、大风、大浪的考验,同甘共苦亲密的生活了三年多,建立了亲兄妹般的友谊。离开侨校后上山下乡、招工当工人、后又出国奔生活,非常辛苦的走过来,回忆对照后更加怀念老师和校友们,他们真是值得可敬可爱。
隨着年龄的増大,那些少年时的远大理想、梦想都不存在。就喜欢回忆过去,想往老同学、老校友。
再次感谢校友会提供的机会与老师、同学、校友们相会。
期盼下一次再会校友们!
祝校友会校友们身体健康!生活幸福!万亊如意!
武汉侨校初一1班
韩宝山、崔香玲
2012 年10月31日
请转王保山、祁春兰同学
亲爱的王保山、祁春兰同学、校友 ,你们好!
这次参加校友会组织的武汉大聚会,非常激动和兴奋。离开侨校巳多年了,非常想念你们。在武汉聚会上,场面非常亲切热烈,太不容易了,分别时个个都是朝气蓬勃的青少年,而如今都己是白发満头。照面、注视、问候、认定、拥抱、欢笑。多少年的情绪在一时间爆发,都不知道问候什么才对。刚见上几位同学,还没有顾上和老师打招呼,就要进餐了。瞎忙了一阵,后来才突然意识到,你们两位没在聚会同学们之中。不由觉得美中不足缺了点什么似的。多年末见,非常想知道你们的生活状况和健康如何!
今年八月份,张秀金同学自内蒙古包头巿来访鳥兰巴托巿,相见时非常高兴,我们三人拥抱在一起,互相问候,述说别后各人的情况、生活,又说起我们共同归国学习,当时我们都非常幼稚、天真、带着美好的梦想来到侨校 。一起努力学习知识,互相帮助、互相关怀,非常温馨愉快的生活在一起。后又共同投入到文化大革命、大字报、大串联 ,徒步串联。下乡进厂,我们都是共同经历,共同坚持了下来。同甘共苦、经风雨见世面。这一段友情将长在,兄弟姐妹般友谊长青。
一九七二年我们有机会离开武汉,来到蒙古囯,独闯社会,在鳥兰巴托成了家,路子是很困难重重的,但我们心中只有一个念头,那就是将来有机会一定要回母校看望老师同学们。我们就以这样的信念,坚持了下来,站稳了脚。我们俩养育了一个儿子、一个女儿,儿子、女儿都很争气,为我们圆了大学梦,大学毕业,按专业已在烏兰巴托市较大公司上班,收入还算可以。
我们俩都己退休,已步入老年行列,就爱回忆往事 ,多愁善感,不由的总是想起老同学,高高兴兴的见老朋友。现在蒙古囯体制也变了,同样也是市场经济,总统制,议会制度。对内对外都很开放,为此提议你们两位能来烏兰巴托巿访问旅游为盼!每年的七、八月份来为最佳。
祝身体健康!生活幸福!万事如意!
韩宝山•崔香玲
2012•10•31